香港乳癌基金會「乳你同行」網上直播醫學講座 2023 圓滿舉行 以「The Patient Journey (患者之旅程)」為題 多位專家深入講解最新乳癌治療方案 助患者對抗治療歷程

12 年數據回顧:香港乳癌基金會發現前導性化療的採用率上升及術前好處

香港乳癌基金會淋巴水腫護理中心正式開幕 一站式護理創本港先河

香港乳癌基金會「乳健同躍動 2022」圓滿閉幕 千人參與線上籌款 「邁出一步,踢走乳癌高危因素」

#Hashtag Hong Kong—Dr. Polly Cheung introduce Pink Walk and Pink Together event to raise awareness of breast cancer - RTHK (2.10.2022) (English Only)

周年乳癌大會 2022 – 從試驗到臨床實踐 圓滿結束

How to prevent breast cancer according to experts – lifestyle changes, regular screening and body awareness, plus a survivor on how she tapped her own healing power - SCMP(English only)

研究指早期乳癌存活率九成(張淑儀醫生)-香港電台《千禧年代》

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霍何綺華博士接受主持人薛家燕及黃思敏訪問-新城知訊台 《開心大派對》(由21:32 至 43:39)(01.10.2022)

50歲以下8成人死於乳癌 年輕患者存活率竟較低 - 8杯水 (29.09.2022)

首個乳癌患者10年存活研究 40歲或以下易惡化轉移瘤比例更多 - 晴報

首個乳癌患者10年存活研究 40歲或以下易惡化轉移瘤比例更多 - 經濟通

【乳癌】研究指40歲以下患者存活率較低 醫生籲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

研究:早期乳癌存活率九成 少運動、無餵母乳、肥胖及壓力大高危- HK01

研究指早期乳癌存活率達九成 肥胖及無餵母乳屬高危 - 東網

研究: 早期乳癌存活率九成 年輕易有惡瘤 - 明報

90 per cent survival rate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diagnosed early, those below 40 face highest risk of recurrence: Hong Kong study - SCMP (English only)

報告指華裔乳癌患者十年整體存活率近九成 - 無綫新聞

民建聯婦委會辦婦女健康日-文匯報

香港乳癌基金會推動 「乳癌基因檢測資助計劃」 惠及有需要婦女

乳癌基金會推乳癌腫瘤基因檢測資助 助病人確定是否適合做化療 - 香港01

檢測腫瘤基因表現 評估乳癌復發風險 - 東方日報網

檢測腫瘤基因表現 評估乳癌復發風險 - 東網

檢測腫瘤基因表現 評估乳癌復發風險 - LINE TODAY

乳癌術後或可免卻化療 基因表現檢測助評估復發風險 - 巴士的報

治乳癌非必定化療 測腫瘤基因表現 評估風險定方案

早期乳癌 化療非必要 - am730網

早期乳癌 化療非必要 - 雅虎香港

乳癌鬥士著名女演員Olivia Newton-John病逝 對抗乳癌30年

經歷兩次乳癌復發 標靶藥物助維持患者生活質素-東周網

年輕乳癌患者兩次復發 醫學界發現標靶藥可助患者延遲化療-香港01

新型標靶藥 助乳癌患者延長生存期-巴士的報

乳癌新藥CDK4/6抑制劑 患者存活期延長達5年或以上-東網

留意可改變因素 預防乳癌-am730

乳癌 │ 新抑制劑治晚期乳癌 延存活逾5年-晴報

前申訴專員劉燕卿獲委任為存保會主席 任期3年 7.1生效

乳癌屬本港女性頭號癌症 醫生籲40歲或以上女士每兩年進行檢查 - 無綫新聞

《最強生命線》「乳」你同行 - 無綫新聞專題節目

《防疫速遞》 第一百一十四集 張淑儀醫生訪問 - 港台電視 YouTube 頻道

《防疫速遞》 第一百一十四集 張淑儀醫生訪問 - 港台電視 32 頻道

每日13名女性確診乳癌 基金會促患者勿避疫減治療 - LINE TODAY HK

日均13婦女確診乳癌 疫下窒礙篩查治療 - 東方日報

香港乳癌基金會「乳你同行」網上直播醫學講座 2022 介紹最新乳癌治療技術和數據分析

每天13名女性確診乳癌 基金會促患者勿避疫減治療 - 東網

第五波疫情影響乳癌服務 乳癌基金會篩查服務人次下降近七成 - 香港01

疫下乳癌篩查減 乳癌基金會創辦人:減篩查可走漏早期乳癌 - 明報

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霍何綺華博士以乳癌康復者身份推動香港乳健政策 榮膺「2021年度傑岀專業女性及女企業家」- Champimom

母親節|罹患乳癌復染疫 好媽媽靠家人及乳癌基金會義工撐過難關 - HK01

【母親節】乳癌化療期再染新冠撐過痛楚 媽媽:只想三代同堂樂聚天倫 - Topick

好媽媽患乳癌靠視像慶祝母親節 - 東方日報網

好媽媽患乳癌 靠視像慶祝母親節 - 東網

歷化療染新冠 疫下續避見稚孫 癌母與女視像「共度」母親節 - 明報新聞網

乳癌基金會主席獲頒傑岀企業家 霍何綺華:爭取全民普及乳癌篩查 - HK01

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 霍何綺華博士 榮獲香港女工商及專業人員聯會評為 「2021年度傑岀女性及女企業家」

2021傑出專業女性及女企業家選舉頒獎典禮將於4月28日網上直播 - 生活提案事務所

香港乳癌基金會通告:本會牛池灣中心將於3月12日調整服務安排

香港乳癌基金會通告:本會牛池灣中心將於3月8日調整服務安排

衷心感謝華潤集團及晶准醫學(Cellomics)聯合捐贈5,000套快速測試套裝予香港乳癌基金會 (點撃看詳情)

香港乳癌基金會通告:本會北角中心將於2月26日下午暫停服務

通告:有關服務調整安排

香港滙豐銀行慈善基金贊助 全面淋巴水腫護理服務計劃已展開

Hong Kong Breast Cancer Foundation steps up action to help families in need - SCMP (13.01.2022) (只限英文版本)

香港乳癌基金會 「乳健同躍動2021 」- 圓滿閉幕 線上籌款參加人數顯著上升 「邁出一步」 定期乳檢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張淑儀倡定期檢查-無綫明珠台清心直說 (14.12.2021)

Dr Cheung debunks myths about breast cancer-China Daily (15.12.2021) (English only)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張淑儀倡定期檢查-無綫新聞 (14.12.2021)

LuLu Cheung停擺兩年開新店 對新一代設計師寄語:堅持自己風格-香港01

名人一健事 | 育有3子歌手李樂詩確診乳癌 考慮一晚即決定切除兩邊乳房-Champimom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張淑儀醫生專訪 | 乳癌患者懷孕哺乳須知-Everwellth (16.11.2021)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張淑儀醫生專訪 | 乳癌患者懷孕哺乳須知-Champimom

甘比呼籲做檢查預防乳癌 李樂詩以自身經歷提醒女士-巴士的報

乳癌基金會辦《梅艷芳》電影放映會 籲女士定期做乳健檢查 - HK01

【關注乳癌】8月確診乳癌的李樂詩踏上康復之路 出任香港乳癌基金會大使-TOPick

《梅艷芳》慈善放映會 李樂詩小姐出任基金會大使 (新聞稿)

Annual Breast Cancer Updates 2021 - From Trial to Clinical Practice (只限英文版本)

《香港乳癌資料庫第十三號報告》新聞發佈會

粉紅天使大行動 中秋愛心送溫暖 為深水埗婦女送上中秋祝福

香港乳癌基金會歡迎政府推行乳癌篩查先導計劃 「及早發現,治療關鍵」

大豆和豆類製品是否宜吃? (28/8/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助夾心階層婦女乳健檢查 (26/8/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化療期間易生痱滋 (21/8/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長者患乳癌機會低? (12/8/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原位癌應全乳或局部切除? (14/8/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乳房X光造影前勿塗止汗劑 (12/8/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奧運精神對癌患者的啟示 (7/8/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嘟八達通支付服務費及購買產品

輕鬆面對淋巴水腫 (5/8/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生酮飲食法是否可取? (31/7/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照顧者需好好照顧自己 (29/7/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超級食物牛油果 (24/7/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做一個積極正面照顧者 (22/7/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乳癌化療 白血球下降的應對 (17/7/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世上並無完美飲食法 (15/7/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慎選烹調方式 降脂肪攝取 (10/7/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別因自我形象耽誤治療 (8/7/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乳房X光造影+超聲波 (3/7/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水中運動助乳癌術後康復 (26/6/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篩查政策終於出爐 (24/6/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認識食物添加劑 (19/6/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乳癌手術後,為甚麼要輔助治療 (18/6/2021) - 蘋果日報《乳你同行》專欄

如何加強吸收鈣質能力 (17/6/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可免則免的飽和脂肪 (12/6/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Submission on Breast Screening in Hong Kong

化療效果好,可否避免乳癌手術? (11/6/2021) - 蘋果日報《乳你同行》專欄

炎夏外出慎防中暑 (10/6/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乳癌會變種? (4/6/2021) - 蘋果日報《乳你同行》專欄

4秒運動︰久坐族救星 (3/6/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淺談燕窩、雪蛤膏、蜂王漿 (29/5/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病向淺中醫 (28/05/2021) - 蘋果日報《乳你同行》專欄

當懷孕遇上乳癌,怎辦?(27/05/2021)-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新聞稿]「乳你同行」網上直播醫學講座2021 - 5月22日

乳癌與遺傳基因變異 (21/5/2021) - 蘋果日報《乳你同行》專欄

水上活動要做好防曬 (20/5/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乳癌康復者宜推拿按摩嗎? (15/5/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新聞稿]「乳你同行」網上直播醫學講座2021 - 5月15日

先打疫苗,還是先醫癌症? (14/5/2021) - 蘋果日報《乳你同行》專欄

倪晨曦任乳癌基金會大使 (13/5/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倪晨曦獲任「香港乳癌基金會大使」

運動助乳癌術後復元 (8/5/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乳癌及新冠疫苗 (7/5/2021) - 蘋果日報《乳你同行》專欄

乳你同行網上直播醫學講座 (6/5/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乳癌康復者可以生育嗎? (1/5/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標靶藥物治療(三)與荷爾蒙藥同工 (30/4/2021) - 蘋果日報《乳你同行》專欄

選購第二層肌膚之道 (29/4/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乳癌患者接種新冠疫苗須知 (24/4/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乳癌的多面性 (23/4/2021) - 蘋果日報《乳你同行》專欄

控制體重四要點 (22/4/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母乳餵哺 產生抑制乳癌因子 (17/4/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癌症與疫情 (16/4/2021) - 蘋果日報《乳你同行》專欄

餵母乳減乳癌風險 (15/04/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盲打增高針恐揠苗助長 (10/4/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運動的好處 (9/4/2021) - 蘋果日報《乳你同行》專欄

氣炸食物食得健康有妙法 (8/4/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更年期荷爾蒙療法恐致癌? (3/4/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關注乳健不能停 (01/04/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遠離環境荷爾蒙防乳癌 (27/3/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標靶藥物治療(三)與荷爾蒙藥同工 (26/3/2021) - 蘋果日報《乳你同行》專欄

淺談荷爾蒙失調 (20/3/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乳癌篩檢的成效 (19/3/2021) - 蘋果日報《乳你同行》專欄

施予的幸福 (18/03/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及早發現治療關鍵 (13/3/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乳癌篩檢新政策 (12/3/2021) - 蘋果日報《乳你同行》專欄

乳癌患者接種疫苗須知 (11/03/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認識缺鐵性貧血 (6/3/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乳愛同行,每月捐贈 (5/3/2021) - 蘋果日報《乳你同行》專欄

有關乳癌患者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事宜

感謝有你 (04/03/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大笑當運動? (1/3/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標靶藥物治療(二)荷爾蒙受體的重要性 (26/2/2021) - 蘋果日報《乳你同行》專欄

乳愛同行 每月捐贈 (25/02/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應否食牛肉迷思 (22/2/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管腔型乳癌轉移的歷程(二)(19/2/2021) - 蘋果日報《乳你同行》專欄

賀年糕點也可食得健康 (18/02/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疫下的農曆新年 (11/02/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同行大使 - 龔慈恩女士及林愷鈴小姐】乳愛同行每月捐贈

飲牛奶一定健康嗎? (8/2/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管腔型乳癌轉移的歷程(一)(5/2/2021) - 蘋果日報《乳你同行》專欄

乳腺閉塞可致乳癌? (1/2/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標靶藥物治療(一)(29/01/2021) - 蘋果日報《乳你同行》專欄

皮膚保濕小貼士 (28/01/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香港乳癌基金會大使Ms. Vivienne Tam與乳癌患者真情對話

不可不知的茄紅素 (23/1/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全乳切除,是否等於根治?(22/1/2021) - 蘋果日報《乳你同行》專欄

抵禦寒流小貼士 (21/01/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營養補充劑防癌? 真真假假 (16/1/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乳癌觀察十年,可以忘掉嗎?(15/1/2021) - 蘋果日報《乳你同行》專欄

飲酒面紅紅 (14/1/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食物鏈變成食「塑」鏈? (9/1/2021) - 星島日報《乳健同行》專欄

全民乳癌篩查的一大步 (7/1/2021) - 晴報《乳過天晴》專欄

「乳癌❤️專家話你知」網絡講座 3 - 細說乳癌最新腫瘤治療

「乳健同躍動2020」頒獎禮

「乳癌❤️專家話你知」網絡講座 2 - 好地地,無端端,做乜要檢查?

香港乳癌基金會回應政府2020年施政報告

「乳癌❤️專家話你知」網絡講座 1 - 「乳癌適合篩查嗎?」

香港乳癌基金會就2020年施政報告提交全民乳癌篩查建議書 [只有英文版本]

香港乳癌基金會服務公告

[新聞稿] 香港乳癌資料庫12號報告書新聞發佈會

「乳你同行」網上直播醫學講座

香港乳癌基金會十五週年呈獻「乳你同行」網上直播醫學講座

香港乳癌基金會委任劉燕卿女士,SBS,JP為總幹事

「乳癌♥你要知」網絡系列 - 乳癌康復者更年期之中醫治療

香港乳癌基金會最近兩次榮獲香港社會福利署頒發義務工作嘉許狀,以表揚基金會在2019年積極參與義工工作的貢獻

香港乳癌基金會對政府修訂乳癌篩查相關建議的回應

「乳癌♥你要知」網絡系列 - 乳癌賀爾蒙治療面面睇

香港乳癌基金會有關不明欺詐電話的公告

「乳癌♥你要知」網絡系列 - 病由心生

「乳癌♥你要知」網絡系列 - 從中醫角度處理乳癌治療後之副作用及乳癌復發

「乳癌♥你要知」網絡系列 - 剖釋乳癌疑難與迷思

[新聞稿] 全民篩查 刻不容緩 促請政府加快有關乳癌篩查之議程

香港乳癌基金會與你同心抗疫

香港乳癌基金會向立法會支援癌症病患者事宜小組委員會提交之建議書(2020年3月17日)[只有英文版本])

[新聞稿]「乳健同行 2019」 逾二千粉紅健兒山頂同行 冀婦女接受恆常乳健檢查

香港乳癌基金會向政府提交施政報告建議書,促請政府在本港推行全民乳癌篩查計劃。按此查看報告書全文(只有英文版本)

[新聞稿] 香港乳癌資料庫第十一號報告--乳癌趨勢十二年研究 定期檢查與精準治療為上策

[新聞稿] 香港乳癌基金會夥拍藝人龔慈恩 林愷鈴 拍片齊撐全民乳癌篩查

[新聞稿]乳癌治療受惠於精準醫療的更個人化治療 改善患者在治療期間的生活及健康質素

〔新聞稿〕二千健兒「乳健同行2018 」呼籲馬上按政府政策為高風險婦女提供篩查計劃

[新聞稿] 香港乳癌資料庫第十號報告--防治乳癌 刻不容緩:從減低風險與落實篩查開始

香港乳癌基金會向政府提交施政報告建議書,促請政府在本港推行全民乳癌篩查計劃。按此查看報告書全文及摘要

張淑儀醫生榮獲浸大頒授榮譽大學院士

張淑儀醫生新書《乳妳同行3》推出

香港乳癌基金會正式加入成為「生命傳愛行動‧保單傳愛計劃」支持機構之一,按此了解更多計劃詳情。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張淑儀醫生及主席霍何綺華女士獲選星島新聞集團舉辦的「傑出領袖選舉2017」(「社區╱公共事務╱環境保育組別」)

本會就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討論「癌症策略」提交之意見書

捐助機構:

Untitled-7-01 未命名設計 (1)

會員機構:

HKCSS_RGB_Final footer_logo_2-2 footer_logo_2-3 CCMA-logo-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