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an
Susan自稱是家裡的CEO,婚後二十多年來一直是全職家庭主婦,每天全副精神投入照顧家庭。兩個女兒的學業和課外活動要怎樣安排、家中的陳設怎樣配搭、傭人買菜要到哪裡,家中事無大小,她都絕不馬虎。
她多年前就有乳腺增生問題,親友和醫生提醒她要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但戒口、多做運動這些忠告,她都沒有放在心上。要她自我乳房檢查,她只抱著「記得就做,唔記得就唔做」的態度。
2000年,她發現乳房有纖維瘤,Susan才猛然醒覺自己的危機意識太低。往後她聽醫生建議,每年接受乳房X光造影檢查和超音波掃描。事隔五年,有一天她發覺乳房有異常的皺紋,那明明是「警號」;可是她眼前記掛的就只有一大堆「任務」: 打點一家四口搬屋、移居美國的妹妹回港探望她、幼女應付會考、大女兒要到英國讀碩士等等,整個年頭,她都忙得不可開交。結果,找乳房專科醫生覆診這椿事,她一拖再拖。
到2006年進行每年例行的乳房超音波掃描,她從影像上看到乳房「八點鐘」位置有異樣,這才讓她意識到可能是癌腫瘤。
經醫生確診後,她理性地接受了罹患第一期乳癌的現實,並且馬上接受手術,把1.9厘米的腫瘤切除。素來性格積極的她沒有半點沮喪,只是一心想著要積極面對,知道要做化療,更第一時間跑去搜羅漂亮的假髮。
2007年整年,她的記憶只有「化療」。
Susan提起也猶有餘悸,「白血球下降,精神差、疲倦和嘔吐不在話下,打到第四、五針,感覺更是難受。我對藥物特別敏感,整天躺在床上,普通的燈光也覺得很可畏,於是整天在家都載著墨鏡;更微細的聲音也足以令我煩燥不堪,就連頭上飄過一陣空氣,也混身不舒暢。我恨不得將自己關在木箱裡,完全與世界隔絕。」
「如果發現得早,我就不用捱化療。是我的乳癌發展得太快,還是X光照不到呢?」Susan至今仍有這樣的疑惑,但她肯定,如依照醫生指引定期做乳房檢查,及早發現毛病,是保護自己健康的最好方法。
療程後,她抱著一試無妨的心態參加了香港乳癌基金會的易筋經班,上了三課,無力的腿居然可以抬起來。運動的效用教她驚訝,經朋友鼓勵,她又到社區中心學跳舞,如今她一星期跳三天舞;更每月辟縠,七天不吃固體食物。她謂每次辟縠後都有易筋洗髓的脫胎換骨感覺。
「我慶幸在四、五十歲不太老的年紀得病,而且在期數較早時發現,比較容易康復過來。我希望年輕的母親們,及早注意健康,不要過份為兒女操心而忽略自己的健康。更重要的是,不要畏疾忌醫,早期發現的乳癌,大部分都可治癒。」
Susan經此大病,不但沒有被打倒,更在同路人的鼓勵下,重新為人生定位,她說:「得乳癌後的生活可以更加精采!現在我覺得自己比患病前更健康,更加明白飲食和運動的重要!」
「媽媽患病時我在英國讀書。我深深體會到乳癌不是患者一個人受苦,而是一家人一起承受的事情。回想起來,其實我可做得更好,多照顧妹妹和父親的感受,因為就算有傭人幫忙,他們每天也要貼身照顧媽媽,此外還要回應媽媽的期望和情緒,承受很大的壓力,他們同樣需要支援。我很高興知道香港乳癌基金會如今有為患者家人而設的支援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