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迷思

普遍誤解

Q1: 乳癌是絕症?

A1: 乳癌是可以醫治的。如果能及早發現乳癌,即在0期或I期時確診,患者五年存活率達98%。而所有乳癌平均存活率達80%以上。

 

Q2: 乳癌是遺傳的,如果沒有家族成員患乳癌,就沒有患乳癌的風險?

A2: 大部分乳癌並非和遺傳基因有關。在香港,雖然有15%的乳癌病人有近親曾患乳癌,不過,由遺傳變異基因引致的只佔整體乳癌的10%。

 

Q3: 摸到硬塊就是乳癌?

A3: 乳房觸診發現的硬塊不一定是乳癌,它們可能是囊腫、纖維囊腫、纖維腺瘤等良性腫瘤,也可能是癌前病變,或真的是乳癌,必須檢查才能知道。所以發現乳房硬塊,不需過度驚慌,也不能輕忽以為就是良性腫瘤,所有腫塊都要就醫接受完整檢查。

 

Q4: 進行乳房X光造影檢查會很痛?

A4: 痛楚感覺因人而異,檢查的時候不會很舒服,但也不至於痛的受不了,而且根據香港乳癌基金會訪問650女士的調查,超過95%的婦女都說沒有那麼痛。

停經前的婦女應在月經過後的頭兩週內做乳房X光造影檢查,因為那時乳房比較沒那麼敏感。如果你覺得做乳房X光造影檢查很痛,可以事先告訴技術人員。因為擠壓的力道是可以調整的,技術人員會在擠壓時特別注意所使用的力道。大家也可考慮3D乳房X光造影技術,其原理即對乳房組織作斷層掃瞄,除篩查過程縮短外,診斷更準確,可提高婦女接受篩查時的舒適度。

 

身體條件

Q5: 乳房越大,患乳癌的風險越高?

A5: 患乳癌的風險與乳房大小無關。根據香港乳癌資料庫第十號報告,本港乳癌患者中約四成的胸圍尺碼在34吋或以下。至於罩杯尺碼,約五成的罩杯尺碼為B級或以下。

 

Q6: 年輕女性不會患乳癌?

A6: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的統計,只有54.3%乳癌患者的年齡介乎40至59歲; 40歲以下患者佔6.5%,患者平均年齡為56歲。年輕女士雖有較低機會患上乳癌,但這不代表他們免疫。

 

Q7: 婦女停經後,就不會患乳癌?

A7: 隨著年紀增長,患上乳癌的機會相應增加,而且年紀愈大,機會愈高,風險與停經與否無關。本港有39.2%的乳癌患者為60歲或以上的婦女。遲停經(55歲或以上)的女士有較大風險患上乳癌。

 

Q8: 如女性曾懷孕,會否減低患上乳癌的機會?

A8: 懷孕期間女性經期停止,短期內暫停雌激素對乳腺細胞周期干擾,但不等同減少患癌機會。當乳汁開始分泌,乳腺細胞亦不停循環增生及死亡過程,過程中病變風險與常人相若。

 

Q9: 曾進行胸部整形手術的人,會否有較大的機會患上乳癌?

A9: 這要視乎胸部整形手術的類型,不能一概而論。若是進行在乳房加入鹽水袋式乳房整形手術,暫時沒有醫學證據顯示會增加患乳癌的風險;但是,若是進行PAAG注射的整形方法,則有機會增加患乳癌的風險。

 

生活飲食

Q10: 口服避孕會導致乳癌?

A10: 暫時未有醫學根據證明服用口服避孕藥會誘發乳癌。如果你打算長期服用避孕藥的話,請定期諮詢醫生的意見及作身體檢查。

 

Q11: 用止汗劑會導致乳癌?

A11: 未有醫學根據支持止汗劑與乳癌風險有關。

Q12: 多吃雞容易引致乳癌?

A12: 現時為止未有實證指出食物跟身體的雌性荷爾蒙水平有直接影響,但吃雞時需避免吃雞皮、雞翼等脂肪含量較高的位置。根據世界衞生組織指出,超重、肥胖與乳癌有關,另外更要留意腰間的脂肪,刺激身體製造生長因子激素,也會增加患乳癌風險。

 

Q13: 進食大豆類製品,會增加/減低患上乳癌的機會?

A13: 到目前為止,並沒有醫學研究顯示豆類中的植物雌激素,會如人體內的雌激素般增加患上乳癌/乳癌復發的風險。反之,有外國研究指出,吃大豆有助減低罹患乳癌的機會,例證是亞洲的乳癌病發率低於美國,而亞洲的女性在日常的飲食中比美國女性多攝取大豆的營養。

基金會建議沒有患乳癌的女性多吃天然豆製品,以預防乳癌,而曾患乳癌的人士也可適量進食。

 

Q14: 穿矯型內衣會增加患上乳癌的風險?

A14: 目前無證據顯示內衣對淋巴腺的壓力會導致乳癌。發炎易令胸部出現良性結節,不過癌變機會較低。

 

Q15: 健康生活就不會患上乳癌?

A15: 持續健康生活(例如多做運動、飲食均衡、不飲酒等)能有效減低患上乳癌的風險,但乳癌並不能單靠健康生活作預防措施。女性在沒有任何乳癌跡象或徵狀時檢查乳房,可及早發現乳癌,並減低乳癌的死亡率。檢測乳癌有三種方法,分別為自我檢查、臨床乳房檢查與乳房X光造影檢查。

 

Q16: 假若我曾患上乳癌,便很難懷孕?

A16: 當所有療程都完成後,大部分醫生會建議至少休息六個月再受孕,有些學者甚至認為最好等上一至兩年。原因有以下三點:

  1. 許多婦女在接受化療期間都會出現經期錯亂或停經問題,所以需等到經期恢復正常、身體調養好之後,確定已開始正常排卵再準備懷孕。
  2. 一般來說,化療過後因體內還殘留許多化學藥劑等毒素,會影響卵子健康,而身體排除毒素的時間保守估計約需六個月至一年左右,所以才會建議想要懷孕的婦女先等體內毒素排除後,再準備受孕。
  3. 雖說已結束化療,但有些癌細胞很容易在一、兩年內再度復發,所以這段期間屬於觀察期,因此婦女若考慮懷孕應和醫生好好討論再做決定。

根據研究結果,平均年齡為3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接受化療後受孕的機率較高,因為30歲前體內的卵子數量較多,相對容易受孕。而超過40歲或越接近更年期 (平均年齡為51歲) 的婦女,因其本身卵子數量不如年輕時多,加上化療容易造成暫時性停經,雖然在經歷化療之後還是有可能恢復經期順利受孕,但有些婦女會因此提早正式進入更年期,情況依個人體質、生活環境和飲食而有所不同。

在接受治療之前及期間有幾種方法保留生育能力,當中包括在化療前開始冷凍卵子技術。

 

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生的意見或向香港乳癌基金會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