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與控煙關係密切 (2021-10-9)
早前香港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全球二十一個高收入國家和地區數據,發現香港過去七年蟬聯全球最長壽地區,關鍵之一是本港控煙政策,令吸煙相關的疾病死亡率降低。但隨着時代進步,電子煙推陳出新,吸引不少青少年及女性的青睞,這隨時扭轉吸食傳統煙比率下跌的趨勢,對此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今年出版的香港乳癌資料庫第十三號報告指,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經把吸煙歸類為「很可能導致乳癌的成因」。香港有一項研究指出3.2%婦女有每日吸煙的習慣。儘管主動或被動吸煙與乳癌因果關係仍有待研究,但香港乳癌基金會最新研究發現,曾吸煙者患上乳癌的風險較大,吸煙更會導致肺癌、肝癌、結腸直腸癌、膀胱癌和腎癌及其他癌症。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香港大力宣傳吸煙危害健康,又推出法例將部分地方列入禁煙範圍等。一個地區的控煙政策是否有效,大概要數十年才會見到效果,從香港大學研究可見,香港控煙政策發揮了一定作用。
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香港「煙民」數量已降至有記錄以來新低:香港1982年吸煙人口的比率為23.3%,但到了2019年數字為10.2%。然而細看下,相關比率與2017年的10%比較數字相若。2019年習慣每日吸煙人士每日平均吸食12.7支煙,數量與2017年相若。政府對吸煙率未能進一步下跌非常關注,仍以在2025年把吸煙率進一步減至7.8%為目標。
要將吸煙率進一步下降,關鍵在於未來能否控制電子煙的情況,要確保新生代不會染上煙癮。近年有煙民轉為吸電子煙或加熱煙,其中青少年普遍對電子煙戒心較低,以為「不是真煙」,較傳統香煙傷害性少。事實是,電子煙與傳統香煙兩者同樣含有害成分。
電子煙的原理是通過加熱一種溶液,傳送氣霧供使用者吸用,非燃燒或使用煙草,部分溶液或含尼古丁。2015年世界衞生組織檢視了全球各地共175項關於測試和研究後指,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吸食電子煙損害健康,其中煙油是一些化學液體,通常含有丙二醇、甘油、水、調味劑等成分。
外國已關注電子煙對國民的影響,尤其是青少年。2019年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向市民發出警示,指因吸食電子煙而引致癲癇的個案有所增加,患者主要是青少年使用者。其後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宣布,接獲來自四十九個州等共二千多宗與吸食電子煙有關的肺部損傷報告,其中三十九宗為死亡個案。這些均顯示電子煙帶來的健康風險,香港人實在要引以為鑑。
熊維嘉醫生
立即讚好香港乳癌基金會Facebook專頁及查閱專欄文章:https://bit.ly/30CN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