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治療 抗急增乳癌率 (2024-11-18)
最新統計指,乳癌新症數目首超大腸癌成為第2大常見癌病。很多女士確診乳癌後感到驚慌和不知所措,有的根本無法用言語表達內心深處感受。藝術治療作為心理治療一部分,近年越來越受醫學界重視,它並非僅僅是繪畫或手工藝品製作,而是透過藝術創作把潛藏內心的思緒浮現,對乳癌患者在情緒紓緩上,發揮積極作用。
有別於傳統心理治療,藝術治療的治療方式不一定要透過言語溝通,因此較適合某些不擅於言語溝通的患者進行情緒治療。對於一些比較內斂、不懂得敞開心扉的人士,有時候討論作品的內容,可能比起直接聊自己的感受或創傷經歷容易。參與者可使用各種藝術材料如畫筆、顏料、紙張等,自由地創作感興趣的內容,然後透過與藝術治療師的互動和反思,深入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為模式,從而解決問題,達到治療的目標。
美國藝術治療先驅之一依蒂斯克拉瑪(Edith Kramer)認為:「藝術本身就是一種治療。」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種被壓抑而無從被察覺的潛意識,透過藝術作為橋樑,不知不覺地將潛意識中的某部分呈現在作品上,促進自我探索和成長。
釋放正能量
有人會疑惑,看一幅畫就能看出心中想甚麼?香港乳癌基金會今年初舉辦「表達藝術及攝影比賽」,主題為Celebration of Hope,乳癌患者透過畫作、攝影形式,將自我患癌經歷表達出來,作品充分展現滿滿的正能量,鼓勵同路人對抗乳癌及踏上康復之路。其中,表達藝術界別的冠軍作品為《浮水畫看人生》。作者認為即使畫上有污點,都不影響整幅畫的美麗,比喻人生路程彎彎曲曲,不會事事順利,就好似患上乳癌只是一個「污點」,並不影響美麗人生。
各位乳癌患者如在抗癌過程中感到乏力,不妨試試利用繪畫、雕塑、舞蹈、戲劇、音樂等藝術治療,將焦慮和困擾情緒宣洩出來,最後會發現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