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乳癌基金會與乳患者同行

筆者認識一位朋友,是擁有三十多年社會工作經驗的資深社工,專門為家庭排難解紛,提供輔導,見盡人生百態。誰知當她患上乳癌時,第一個反應是放聲大哭,內心非常害怕,腦海一片空白,當下醫生對她講解病理報告完全未能聽進耳,她不禁自嘲「能醫不自醫」。她的心情正好是很多乳癌病人的寫照。

 

乳癌是全球女性的頭號癌症,同時也是全球第二常見的癌症。世界衛生組織旗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早前在《自然醫學》雜誌上發布最新報告,估計到了2050年,全球乳癌新發病個案將增長38%,每年因乳癌死亡的人數將增加68%。看到這些預測數字,筆者感到驚訝,原來即使世界進入人工智能年代,但有些疾病,例如乳癌,人類都未必能遏止。

 

觀乎物質富庶如香港,乳癌發病率高企也是不爭事實。回想香港乳癌基金會2005年成立時,本港女性確診乳癌宗數為2,307宗,而到了2022年新症個案達5,182宗,乳癌更首度超越大腸癌,成為香港常見癌症的第二位。目前醫學界對乳癌仍未能找到確切成因,很多女士不煙不酒,亦有間中做運動,但乳癌都靜悄悄地找上門。

 

既然乳癌已是當今女性健康的頭號敵人,那我們應如何預防?坦白說,由遺傳或環境因素引致的乳癌,並非由個人可以作出改變,但我們倒可以控制個人生活方式,包括建立健康飲食習慣和恆常運動,以預防乳癌,而最重要是定期進行乳房檢查,因為「及早發現,治療關鍵」。如果能在早期發現乳癌並治療,可以避免複雜的治療和費用,減少對生命的威脅和家庭的影響。

 

時光荏苒,本周六(三月八日)是國際婦女節,也是香港乳癌基金會成立二十周年,作為一間非牟利慈善組織,我們致力通過乳健教育、患者支援、研究及倡議三大方向,減低乳癌在本地的威脅。有見乳癌新增個案數字持續上升,筆者感謝新傳媒的邀請,透過「乳你前行」的專欄,希望讓大眾更深入認識乳癌這個病和拆解對乳癌的謬誤。

原文請按: 香港乳癌基金會與乳患者同行 | 腫瘤及癌症 | 東方新地